top of page
鄧捷 Tang Chit, Gigi
報導 Reportage
明報副刊《姬素孔尚治 醉心表演、幼兒教育 打破菲人刻板印象》
1/7/2021
人物版
人物版
明報副刊《匠人傳承「非遺」技藝 學紮蒸籠 創作一盅兩件家品》
15/6/2021
專題版
專題版
明報副刊《日韓文青 專業時尚 各適其適 二手時裝 洗脫殘舊印象》
22/5/2021
專題版
專題版
明報副刊《當舖二叔公「打擂台」 鬥智鬥勇 杜絕蠱惑客》
11/5/2021
專題版
專題版
明報副刊《反映香港開放「海洋性格」 淡雅水磨石 建構城市美》
4/3/2021
專題版
專題版
明報副刊《繁殖期換裝求偶 親水鷺鳥 與人為鄰》
27/2/2021
生態版
生態版
明報副刊《方包出爐喇!香味連繫幾代人》
26/2/2021
飲食版
飲食版
明報副刊《為老友記設計 最緊要有傾有講 友善廚房connect兩代人》
16/1/2021
專題版
專題版
明報《【海外港人抗疫日誌】鄰居送暖 門前留蘋果批》
3/5/2020
A4版
A4版
明報《【海外港人抗疫日誌】停課令警醒 留學生急定去留》
13/4/2020
A3版
A3版
大學線《【海外來鴻】親歷法國大罷工 有甚麼比上班更重要?》
4/3/2020
記者、攝影
記者、攝影
明報世紀版《臨記生涯原是「等」》、《臨記生存之道》
30/8/2019, 31/8/2019
端傳媒《佔中裁決前,他們為自己準備的「獄中書單」》
28/4/2019
實習記者
實習記者
「山城記事」:Caesar
18/3/2019, 20/3/2019
(上篇)
「我在大學裡得到最重要的事物,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觀。這是自己沒有預料到的一件事。我開始更批判地去看這個世界,然後覺得這個世界都挺腐壞的。小時候覺得能在現代社會解決的事情,例如飢餓、難民、房屋,這些問題到現在也沒有解決,反而變得更壞。如果當初我在大學選擇讀政政或social science可能會這樣想也不奇怪,但我讀文學,所以沒有想到有這樣的改變。讀文學經常要文本細讀,要斟酌字句,他這樣講是不是真的是這個意思,或者當中imply了什麼意思、exclude了哪些意思。例如我讀過一本小說《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》,敘述一個極權主義的政府霸佔了一條村子,政府卻對村民說『你這條村有很多barbarians,我來統治你是為了保護你』之類的殖民主義論述。我們上課看這些小說,順便學習殖民主義、othering、國家安全的政治性等。但這樣很辛苦,好像看所有東西都很有政治動機。」
.
「不過我會寧願擁有現在這個世界觀,知道更加多事情,比較沒那麼無知地生活。這是得到也是失去,我同時失去了一個天真的世界觀。」
.
「大學期間會覺得在大學讀書是很離地的一件事,尤其讀文學。大學生擁有很多社會資源,是很幸福的一件事。出來社會後很難有這樣的空間與朋友、老師談天說地。上山容易落山難呢。」
.
「有一段時間讀到覺得自己太離地,所以急不及待想做一點實質的東西。我現在有空時會去一個民間組織幫忙。其實我也是剛剛開始,加入了一個training program,跟著裡面的人做project,觀察他們如何做,有需要就幫忙。Project目前有幾個方向,主要是房屋、土地、丁屋和棕地政策。他們的工作主要是抗衡政府在這些方面的政策論述;政府常常說土地不夠,他們便會找有什麼土地可以用但政府沒有用。例如政府之前說棕地零散,難發展又難收地,他們便做了一份報告列出所有香港的棕地情況。棕地是否真的那麼零散?其實不是。他們就去揭穿政府在土地政策上的一些迷思。」
.
「我覺得這些工作挺有用。我今年才參與這個組織的工作,但之前一直有follow他們,例如由幾年前政府說不把棕地納入土地選項,到現在政府開始談及棕地。雖然距離一個理想的政策方向還有很遠的距離,但我覺得他們的工作改變了主流論述,對社會有影響。我一直想做這樣的東西,因為我year 3的時候覺得讀書都只是紙上談兵,讀這麼多書卻就這樣坐在房間四面牆壁看書寫字,沒有什麼用。我畢業後會做這類的事情,起碼這頭一兩年。這是我現在想做的事情。」
.
「我是很念舊的一個人。我覺得香港的社區發展實在太快,很多舊建築都留不住。很多時候這些舊建築都會帶著你的記憶。尤其是之前exchange回來,半年不在這裡,發現很多地方都不見了。UC lib裝修了,火車站興建了一棟新建築,家附近的一些舊飯店都倒閉了。有一點難過吧,但要改變這樣的城市發展模式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到的事。」
.
— Caesar,英文系四年級
(下篇見連結)
(上篇)
「我在大學裡得到最重要的事物,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觀。這是自己沒有預料到的一件事。我開始更批判地去看這個世界,然後覺得這個世界都挺腐壞的。小時候覺得能在現代社會解決的事情,例如飢餓、難民、房屋,這些問題到現在也沒有解決,反而變得更壞。如果當初我在大學選擇讀政政或social science可能會這樣想也不奇怪,但我讀文學,所以沒有想到有這樣的改變。讀文學經常要文本細讀,要斟酌字句,他這樣講是不是真的是這個意思,或者當中imply了什麼意思、exclude了哪些意思。例如我讀過一本小說《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》,敘述一個極權主義的政府霸佔了一條村子,政府卻對村民說『你這條村有很多barbarians,我來統治你是為了保護你』之類的殖民主義論述。我們上課看這些小說,順便學習殖民主義、othering、國家安全的政治性等。但這樣很辛苦,好像看所有東西都很有政治動機。」
.
「不過我會寧願擁有現在這個世界觀,知道更加多事情,比較沒那麼無知地生活。這是得到也是失去,我同時失去了一個天真的世界觀。」
.
「大學期間會覺得在大學讀書是很離地的一件事,尤其讀文學。大學生擁有很多社會資源,是很幸福的一件事。出來社會後很難有這樣的空間與朋友、老師談天說地。上山容易落山難呢。」
.
「有一段時間讀到覺得自己太離地,所以急不及待想做一點實質的東西。我現在有空時會去一個民間組織幫忙。其實我也是剛剛開始,加入了一個training program,跟著裡面的人做project,觀察他們如何做,有需要就幫忙。Project目前有幾個方向,主要是房屋、土地、丁屋和棕地政策。他們的工作主要是抗衡政府在這些方面的政策論述;政府常常說土地不夠,他們便會找有什麼土地可以用但政府沒有用。例如政府之前說棕地零散,難發展又難收地,他們便做了一份報告列出所有香港的棕地情況。棕地是否真的那麼零散?其實不是。他們就去揭穿政府在土地政策上的一些迷思。」
.
「我覺得這些工作挺有用。我今年才參與這個組織的工作,但之前一直有follow他們,例如由幾年前政府說不把棕地納入土地選項,到現在政府開始談及棕地。雖然距離一個理想的政策方向還有很遠的距離,但我覺得他們的工作改變了主流論述,對社會有影響。我一直想做這樣的東西,因為我year 3的時候覺得讀書都只是紙上談兵,讀這麼多書卻就這樣坐在房間四面牆壁看書寫字,沒有什麼用。我畢業後會做這類的事情,起碼這頭一兩年。這是我現在想做的事情。」
.
「我是很念舊的一個人。我覺得香港的社區發展實在太快,很多舊建築都留不住。很多時候這些舊建築都會帶著你的記憶。尤其是之前exchange回來,半年不在這裡,發現很多地方都不見了。UC lib裝修了,火車站興建了一棟新建築,家附近的一些舊飯店都倒閉了。有一點難過吧,但要改變這樣的城市發展模式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到的事。」
.
— Caesar,英文系四年級
(下篇見連結)
「山城記事」:Andy
6/3/2019, 11/3/2019
(上篇)
「我曾經為了轉系十分用功讀書,但失敗了三年,最後在四年級才成功。三年級 sem 1那年,臨近考試時段,我外婆得重病進了醫院。考試前數天,我的其中一個教授舉辦了一個Q&A session,與我們討論past paper試題。我之前一早完成了past paper,待上課聽他講解。上課前兩個小時,我突然收到哥哥的電話,說外婆正在東區醫院彌留,叫我快點趕過去。我那時第一個反應是不想去,因為我要溫習考試;而且我覺得,外婆都已經在彌留,我從中大趕過去也來不及見她最後一面。我哥立刻說:『有沒有搞錯,那是你婆婆!』我才感覺到這樣好像不太好。」
.
「但我那時其實很掙扎,我之前那麼辛苦天天摺lib,不與朋友約會,逼得自己那麼緊,純粹就是想把成績追得更高。要我在這麼關鍵的幾個小時放下書本離開,對那時的我來說是很難的決定。之後我想了幾分鐘,還是決定去探望外婆,便立刻拜託同學幫我在課堂上錄音,乘的士到醫院。最終我還是來不及見她最後一面,但至少起碼我有去。」
.
「後來我有點自責,有時候回想,為什麼我那時第一個念頭是不去?是不是自己為了追求成績而變得太obsessive?是不是逼得自己太誇張?因為我之前幾年轉系一直失敗,但我又覺得自己有足夠能力入讀那科系,令我有點掉進了一個自責的漩渦,覺得失敗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。」
.
「我四年級Photo day的時候還未成功轉系,那天很感慨,在想著究竟我之前四年做過什麼。於是我出了一個Facebook post,大概是說我之前幾年過得很糟糕,茫無頭緒,但我也很感謝自己仍然繼續努力之類。我爸無意中看到這個post。」
.
「有一天,我爸對我說,他早陣子收拾家中的時候無意中找到他在九十年代寫給我媽的信。我爸那時因為工作上的需要,到離島參加了一個團隊訓練營。那時他很想念我媽,就寫了一封信給她,寫下那時他在營裡的得著。他想了很多,思考關於組織家庭的事。他們那時已經結婚很多年,本來沒有打算要小朋友;但在這個營裡,我爸開始想要小朋友,然而那時他們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。他就在信中寫了很多:「我答應你,答應自己,我將來要如何努力,多打幾份工,賺多一點錢;我們要養小朋友,組織一個家庭,我想像到一個我們的將來,我們要一起努力」之類。他把這封信拿給我看,他說,現實有時很辛苦,但只要你有希望,有計劃,一步一步地做,始終會做得到。那一刻我私底下挺感動,但我們兩個都裝成很灑脫的模樣。」
.
「我覺得這一刻很有電影感,這一章的名字應該叫做『大丈夫』。我爸教我如何做人:做男人就是這樣,現實中有很多事情很辛苦,但不能埋怨那麼多。Complain less,努力去做你想做的事。那是我生命中很深刻的一刻。」
.
-Andy 中大Year 6
(下篇見連結)
(上篇)
「我曾經為了轉系十分用功讀書,但失敗了三年,最後在四年級才成功。三年級 sem 1那年,臨近考試時段,我外婆得重病進了醫院。考試前數天,我的其中一個教授舉辦了一個Q&A session,與我們討論past paper試題。我之前一早完成了past paper,待上課聽他講解。上課前兩個小時,我突然收到哥哥的電話,說外婆正在東區醫院彌留,叫我快點趕過去。我那時第一個反應是不想去,因為我要溫習考試;而且我覺得,外婆都已經在彌留,我從中大趕過去也來不及見她最後一面。我哥立刻說:『有沒有搞錯,那是你婆婆!』我才感覺到這樣好像不太好。」
.
「但我那時其實很掙扎,我之前那麼辛苦天天摺lib,不與朋友約會,逼得自己那麼緊,純粹就是想把成績追得更高。要我在這麼關鍵的幾個小時放下書本離開,對那時的我來說是很難的決定。之後我想了幾分鐘,還是決定去探望外婆,便立刻拜託同學幫我在課堂上錄音,乘的士到醫院。最終我還是來不及見她最後一面,但至少起碼我有去。」
.
「後來我有點自責,有時候回想,為什麼我那時第一個念頭是不去?是不是自己為了追求成績而變得太obsessive?是不是逼得自己太誇張?因為我之前幾年轉系一直失敗,但我又覺得自己有足夠能力入讀那科系,令我有點掉進了一個自責的漩渦,覺得失敗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。」
.
「我四年級Photo day的時候還未成功轉系,那天很感慨,在想著究竟我之前四年做過什麼。於是我出了一個Facebook post,大概是說我之前幾年過得很糟糕,茫無頭緒,但我也很感謝自己仍然繼續努力之類。我爸無意中看到這個post。」
.
「有一天,我爸對我說,他早陣子收拾家中的時候無意中找到他在九十年代寫給我媽的信。我爸那時因為工作上的需要,到離島參加了一個團隊訓練營。那時他很想念我媽,就寫了一封信給她,寫下那時他在營裡的得著。他想了很多,思考關於組織家庭的事。他們那時已經結婚很多年,本來沒有打算要小朋友;但在這個營裡,我爸開始想要小朋友,然而那時他們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。他就在信中寫了很多:「我答應你,答應自己,我將來要如何努力,多打幾份工,賺多一點錢;我們要養小朋友,組織一個家庭,我想像到一個我們的將來,我們要一起努力」之類。他把這封信拿給我看,他說,現實有時很辛苦,但只要你有希望,有計劃,一步一步地做,始終會做得到。那一刻我私底下挺感動,但我們兩個都裝成很灑脫的模樣。」
.
「我覺得這一刻很有電影感,這一章的名字應該叫做『大丈夫』。我爸教我如何做人:做男人就是這樣,現實中有很多事情很辛苦,但不能埋怨那麼多。Complain less,努力去做你想做的事。那是我生命中很深刻的一刻。」
.
-Andy 中大Year 6
(下篇見連結)
大學線《虛假的幸福 同妻成婚姻囚徒》
15/12/2018
編輯、攝影
獲「正直的人獎學金」–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
獲「最佳專題報導」– 《大學線》
編輯、攝影
獲「正直的人獎學金」–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
獲「最佳專題報導」– 《大學線》
大學線《昔日平民夜總會 上環大笪地草根風情》
20/11/2018
編輯
獲「最佳專題報導」– 《大學線》
編輯
獲「最佳專題報導」– 《大學線》
大學線《危險品倉毗連食肆 工廈危機四伏》
14/12/2017
記者、攝影
獲「校園組」優異獎 – 第18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
獲「最佳新聞報導」– 《大學線》
記者、攝影
獲「校園組」優異獎 – 第18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
獲「最佳新聞報導」– 《大學線》
大學線《紋·生的信念》
24/10/2017
記者、攝影
獲「最佳專題報導」– 《大學線》
記者、攝影
獲「最佳專題報導」– 《大學線》
大學線多媒體專題《孤掌難鳴》
10/5/2017
旁述、採訪及製作
旁述、採訪及製作
bottom of page